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英语成改革头炮 江苏英语一年多考有两种设想
2013-12-17 15:06:00

  高考英语有望一年多考,英语分值将低于语文、数学等高考科目,稳定在120分……教育部考试招生总体方案不久将面向全国征求意见,其中英语成为此次改革的当头炮。
  日前,北京有关2014年高考英语的调整方案中,将该科目的难度进一步降低,重点考查词汇从3480个减少到3080个,同时去掉了“开放作文”。而尚未出台的“2016江苏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语将会怎么考成为猜测和议论的焦点。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曹亚民教授表示:江苏是全国第一个提出高考英语“一年多考”的省份,但“多考”的方案迟迟没有出台。尽管未来江苏英语高考怎么考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将回归工具性、应用性,而不是在语法、语言点上反复纠缠考生。
  江苏首倡英语“一年多考”
  据介绍,早在2011年,江苏已把部分高考科目“一年多考”纳入了探索范围,其中明确最先试点的就是英语科目。
  据悉,当年的方案是高考英语一年多考,先拿出听力和口语部分进行试点,笔试部分还是和6月份的语文数学一起考。
  考生们期盼已久,但迟迟没有成真。目前教育部的政策出台,江苏是否会加快落实进度?
  “还在调研之中,江苏目前还没有具体方案。”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一位负责人表示,“江苏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考’尚在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哪个省份真正实施。”
  既然早就有英语“一年多考”的想法,为何迟迟没有落实?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考试组织存在问题。”以前高考是一年一考,现在有了“小高考”,实际上高考系列的考试一年有两次,如果英语再“一年多考”,就必须要组织多次考试,这将会占用很大的社会资源。
  “一年多考”的设想,来源于西方的语言过关性考试,比如雅思、托福。如果实施这种考试方式,那么社会上就需要一个公认的权威机构,具有技术权威和公信度。而目前国内没有这样的专业“第三方考试机构”,最后势必还是要由各级考试中心来承办。
  一年多考曾有两种设想
  据透露,江苏省在研究高考英语“一年多考”实施方式时,曾有过两种设想。
  第一种是将考生最容易出现失误的英语口语、听力部分从卷面中独立出来,采取一年多考,最后取最高分。笔试部分还是和6月份的语文、数学一起考。实行一年多考后,考生一年有多次机会参加考试,考得不满意还可以再考,最后取考得最高的成绩算入高考成绩。学生获得的英语成绩可以在一到两年内都有效,对于英语拔尖、学有余力的学生,甚至可以从高二就开始考。
  第二种是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类似,也给高中生的英语水平评定级别。按照新课程标准,高中生的英语等级为7-9级,学生达到8级,就基本达到高考要求;9-11级,就达到英语院校的入学水平。对于普通类考生来说,只要达到7-8级,就可以参加高考;达到9级,就可以报考英语类院校。
  第一种方案比较保守,并且在研讨中,有老师认为从实际效果上看并没有减负,学生为了追求高分多次考试,反而增加了负担;第二种方案比较理想,但实施起来有难度,各地都在相互观望,不敢轻易试点。但如果国家像举办四六级考试那样统一组织,也可能会很快推行,那将会使英语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英语试题将更偏重应用
  除了考试形式的变化,近期出台的北京英语高考改革方案中,也透露出英语高考分值及内容上的变化。
  北京拟将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至100分,而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则认为,英语分值以120分为宜,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英语分值。
  同时,北京市2014年高考英语难度将进一步降低,重点考查词汇从3480个减少到3080个;去掉了“开放作文”,仍保持两篇作文,分值不变。第一篇为用英语做事情(15分),考查方向为重实用、交际、基础;第二篇定位为用英语记事(20分),考查形式和目标参照原来的情景作文。
  对照江苏高考,目前英语科目的分值已经是120分,在语数外三门科目中分值最低。但从分值占比看,由于江苏高考总分值为480分,英语的占比为25%,比重并不低。
  曹亚民认为,从大方向上看,国家英语改革的方向是回归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本质,注重“工具性,人文性”。工具性也就是“学以致用”,语言说到底是为了交流的,因此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一样重要。以前偏重“读写”忽视“听说”的问题,要通过考试改革进行调整和引导;人文性,是指通过学习语言,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既热爱民族又关心世界。
  曹亚民表示,英语分值的降低,有可能会带来学校在教学中对英语重视程度的降低。但如果学生因此轻视英语学习,吃亏的还是自己。“学生到了大学,无论参加留学项目,还是开展国际对话交流,就是写论文,也都离不开英语”,因此英语改革传递的信息,并不是轻视英语,而是真正重视英语的运用,而不是应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