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大学生人均年收包裹16个 江苏大学生网购全国最“牛”
2016-10-18 14:28:00
扬子晚报

  大学生人均年收快递16个,全国2000多所高校人均网购1100元……17日,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园快递工作委员会、菜鸟网络、阿里研究院等发布首份《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去年高校包裹数约占全国总量的6%,而江苏的大学生们网购起来实在太嗨,高居全国榜首。学生们在网上买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稀奇古怪,有些奇怪网购让快递员也“懵圈”。

  扬子晚报记者 韩飞 徐晓风

  校园网购11月最多2月最少 江苏广东山东高校快递量前三

  “高校消费主要体现在消费频率高,人均网购额度低于社会平均。”报告援引阿里研究院数据称,2015年,全国2000多所高校人均网购额为1100元,低于全国平均。同时,高校内部消费水平也显示出较大差异,211高校的人均网购额为1500元,高出全国高校平均水平的36%,985高校人均1650元。

  报告中说:“年轻人是数字消费的引领者,以过往双11为例,约50%以上的消费者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18-25岁的年轻人占25%左右。”

  此外,高校快递物流市场体现出与社会完全不同的季节特性,具有明显的寒暑假特征,每年1-2月,7-8月物流量明显下降。其中,11月网购达到峰值,2月网购量最少。

  同时,高校区域快递物流规模与全国区域物流分布几乎完全不同。全国区域电商物流规模与本地电子商务发展一致,而高校物流与区域高校数量正向相关。排在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苏、广东、山东,排在前三位的城市则是北京、武汉、广州。业内人士分析,这跟这些地方高校数量密集大学生人数众多分不开。

  下课第一件事儿是收快递

  学生族爱用快递送惊喜

  收快递已经成为学生族生活的一部分,不少同学下课第一件事不是去食堂排队吃饭,而是赶到快递点拿快递。

  南京一所大学的孙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几乎每天上完课,就和几个室友一起溜达着去学校的快递点取快递,然后才去吃饭。因为快递员一般都是在学校门口“练摊”,有的甚至在不同的边门,“为了拿快递要跑好几个地方,但那种想要赶紧拆快递的心情还是很迫切的。”不光喜欢和室友一起拿快递,拆快递分享网购物品也成为大学生们最喜欢的一件事情。

  大学生们网购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甚至包括了原来需要悄悄到超市或者小卖部单独购买的各种生活私密用品,“反正包裹装着谁也看不到里面是什么,而且网上买还便宜。”网友“海边的螺号”告诉记者,自己一些女性护理用品就是网购的,免掉了去超市跟男同学一起排队付账时的尴尬。

  除了给自己买东西,大学生热衷用快递送礼物,有大学生告诉记者,即使住在一个宿舍,舍友之间也常常通过快递礼物的方式送出自己的惊喜。江苏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小张在生日前夕收到快递短信,拆开一看竟是三位室友在网上为她订购的生日礼物——一盒巧克力和一个水杯,开心地晒在了自己的朋友圈里。小张告诉记者:“现在同学之间送礼物都是直接在网上买了快递过去,花钱不多又拉近了朋友的距离,在校园十分流行。”不少大学生认为,收到快递礼物会更有意外惊喜的感觉。

  奇葩收件人名让快递员懵圈

  有学生专门为快递备手机号

  95后的大学生们基本都属于“二次元”新新人类,网购收件时使用的各种花名也是琳琅满目,历史人物、动漫明星齐齐上阵,让很多快递员哭笑不得。南京一位快递员老王告诉记者,自己接到的单子就有刘备、唐僧、花泽类、胡歌男神等等各种收件人,还有叫“漂亮妞”的,有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跟明星重名,但有的明显是网上花名,甚至个别网购的学生自己都忘记自己的快递留名了,打电话过去的时候这些学生第一反应是“你找错人了!”

  而对于五花八门的花名,无锡大学生小唐告诉记者,自己宿舍四个同学基本每天都要接到快递,总觉得留下真实姓名和电话实在太不安全了,对女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大家总是留下自己临时想出的名字来,有时候随便看到旁边一件衣服的牌子,或者一个玩具,也就起上收件名字了,只要电话地址对了一般都不会丢。还有同学甚至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还特地搞了个双卡双待的手机,有一个号码专门用于收快递,与自己的个人私密号码分开。

  另外现在像江南大学等高校都有菜鸟驿站,快递可以被收集到类似于超市的驿站内分门别类放上货架,学生凭二维码或手机通知去货架上领取,也省了不少快递员找“唐僧”的乌龙事儿。编辑:肖雷

  原标题:大学生人均年收包裹16个 江苏大学生网购全国最“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