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京大学2020年本科扩招 | “二三四”招生培养联动体系再升级
2020-06-23 14:20:00
南京大学

2020年高招南京大学首场校园直播回看直击高招政策、实力院系,打卡热门景点
  南京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章程将于近日发布。南大将继续按照专业和学科大类相结合的招生模式,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350人,总计划较去年增加50人。同时,南大将成立本科生院和新生学院,在“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打造四大人才培养特区,推进以宽口径厚基础、注重交叉创新、提升国际融合的“二三四”招生培养联动体系,努力培养肩负时代使命、具备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未来各行各业拔尖领军人才。
  创新体制、立足融通 成立两院聚焦解决本科人才培养难点
  为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健全五育并举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南京大学2020年将成立本科生院和新生学院。
  以“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为建院基础的本科生院,将重点实施“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要素融合、贯通衔接”的七大支持计划,即本科生信仰坚定支持计划、学业进步支持计划、体质增强支持计划、心理健康支持计划、生涯发展支持计划、国际视野拓展支持计划、领导力提升支持计划。
  以新时代“四个融通”为价值追求的新生学院,依托学科优势、荣誉师资、多元支撑、丰富资源,为2020级新生打造个性化适应性学习模式、内涵式层次化成长模式、融通式全面型育人模式、通达式全方位环境模式。
  通识为基、个性为要 “三三制”为南大新生提供无限可能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改革特等奖的“三三制”人才培养体系首创以课程为先导的专业选择机制,通过三个“百分百可选择”(课程、专业、发展路径),让每一位本科生都可以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课表。
  “三三制”的实施得益于在文理见长、均衡发展的学科基础上较早形成的通识教育传统。南京大学通过中国历史与民族文化、世界历史与世界文明、价值观与思维方法、科技进步与生命探索、经济发展与社会脉动、文学艺术与美感、跨文化沟通与人际交往等七大通识课程模块,打破学科专业局限,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使其具备国际视野、中国灵魂和现代意识。

李跃一,从文科生到理科生,从南大经济学到耶鲁生物统计系,看南大“三三制”带给她的无穷可能!

李浩,从信管到计科,跨越理文《诗意中国》展风采!六年NJUer谈南大交叉融合培养
  南京大学2017年启动大类招生培养联动改革,先后两届学生经过一年大类培养后分流到专业的一志愿满足率达到91%左右,前两志愿满足率超过97%,这在已知的同期开展大类招生的高校中是最高的。相信本科生院与新生学院的建立,将进一步强化新生宽厚的基础,实现新生更加多元的选择。
  学科加持,资源倾斜 四大人才培养特区助力新生梦想腾飞
  今年,南京大学将整合学科优势、统筹育人资源,借助强基计划的实施,打造强基计划、拔尖计划、交叉创新实验班、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组成的四大人才培养特区。
  文理综合性高校开展强基计划优势明显,南京大学招生专业对应学科均为评估A类学科,多数是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拔尖计划实施专业,培养基础扎实。南大将编制8个强基班,实行阶段考核的动态进出机制、通专融合的优质课程体系、追求卓越的科研训练体系、精准优质的支持服务体系,建立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并给予每生一项目、一导师、一游学的支持。
强基计划招生访谈回放来了!南京大学以优基办强基,以拔尖促冒尖
  新生一入校就可以参加7个拔尖计划的二次选拔,获得专业调整的机会,与全国各路学神比拼。南京大学是首批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高校,建立了大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天文学等人才培养特区,通过大师引领、挑战性学习、科研训练、国际交流等方式,整体超过80%,部分达到100%的国内外继续深造率,让他们成为未来杰出科研人才。
  在刚进校的二次选拔中,还有4个交叉创新实验班,即计算机与金融工程实验班(计算机、金融工程)、地球系统科学与环境实验班(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生物演化与环境国际班(南京大学、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传媒实验班(南京大学、省委宣传部),为2020级新生提供更多元选择。
  全校学生大二以后还可参加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驻院项目选拔,成为“青年研修者”。这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文科科研“特区”,拥有诺奖得主、长江学者等国际顶级的师资团队。跨学科、海外研修、艺术展、不同专业碰撞等是该项目的主要标签。

  商院的学生学古典文学,地海的学生写诗歌论文...这些跨学科操作就在南大高研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