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昔日小记者 今天大记者

   新华日报    2017-09-07


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宋璟
  14年前,被学校文学社老师推荐,成为南京晨报首批小记者;跟随大记者采访实战,独家采访到重量级嘉宾,并有新闻作品见报;高中时参加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举拿下一等奖。回顾晨报小记者宋璟的成长经历,竟然步步和文字创作相关,直至大学就读新闻专业,毕业后担任香港商报记者也就顺理成章。
期待在报纸上发“豆腐块”的小女孩
  2003年,还在上初中的宋璟,因为热爱写作,已经是学校文学社的一员。学校文学社会出自己的杂志,宋璟也经常在上面发表作品。那时候,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真正的报纸上发“豆腐块”。宋璟还曾经写信给报社编辑,要求发表作文的机会,但都没有实现。
  2003年10月,南京晨报进校园招聘小记者,表现优异的宋璟受到初中文学社老师的推荐,从而成为南京晨报首批小记者。“那时候,对小记者的理解很简单——可能有机会在真正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因此很是兴奋。”
首篇见报作品竟是独家采访
  参加小记者没多久,恰逢南京市第一个儿童图书馆开业。晨报大记者也带着精挑细选的几位小记者赴现场采访,其中就有宋璟。“出发前,带我们采访的大记者就说,开幕式上有一位嘉宾很厉害,如果有机会能采访到她就好了。我牢记这句话,现场格外留意,活动刚宣布结束,就穿过保安跳到那位嘉宾面前。没想到采访很顺利,带队的记者老师也很高兴,夸我采访到了独家新闻。”直到工作以后,宋璟还能看到那位曾经采访过的对象,也知道她其实几乎不会接受媒体采访。“回想那次采访,觉得挺难得”。
  采访当天,宋璟就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采访手记,再经过编辑老师的修改,人生的第一篇独家采访第二天就登上南京晨报。
长大后想当一名记者
  几年晨报小记者生涯,留给宋璟最深刻的印象,是到报社来参与版面的编辑和印刷。“那个晚上,在位于管家桥的老楼里面跑上跑下,看编辑老师组版、美编排版、送校对、送总编辑签字的过程,一直印在脑海中,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纸媒的运作过程,也是第一次体会到记者、编辑这个职业的不易。”
  回忆学生时代,宋璟主动给自己的写作挑刺儿。“以前写作文一直有个毛病,什么都想写,最后写出来的文章没有重点。这个毛病在做晨报小记者的时候,被晨报的编辑老师及时指出来,对之后写作文有非常大的提升。也是晨报的编辑老师教会我什么是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对我是一个新闻上的启蒙。”也正是成为晨报小记者后,“长大当一名记者”就成了宋璟藏在心底的理想。
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
  高三时,热爱写作的宋璟一举夺得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也成为南京市唯一名列榜首的学生。她第一时间联系晨报编辑老师,“老编,真的很感激呢,如果不是当上晨报小记者,肯定不会有今天的”。很快迎来高考填报志愿,宋璟也在第一时间征求了晨报编辑老师的意见,虽然编辑老师只告诉一句:“我觉得你有做记者的潜力。”宋璟却是安心地选择了新闻学专业。“晨报小记者的这段经历时间很短,但给了我选择这份职业最初的向往和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期间的宋璟,回到晨报实习,还特意带过一批小记者,和他们分享当年的成长经历。
  如今的宋璟,已经是香港商报的资深记者,也为报社的见习记者当实战老师。她想对在籍晨报小记者说:“珍惜做小记者这段时间的经历,让它变成你人生中最初的一笔重要财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