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科大这些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等你来报考 | 一、船舶与海洋工程
2021-06-20 12:49:00
江苏科技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学院办学历史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1978年始建的船舶工程系,拥有学校最具优势的传统学科和特色学科。几十年栉风沐雨,几十年开拓进取,学院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和巨大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江苏以及全国造船界都享有盛誉。
  学院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多元型”教学科研梯队。现有专任教师119人,其中正高职称30人,副高职称48人。拥有特聘院士1人,教育部海洋工程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国际船舶结构大会委员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国家级青年领军人才4人,江苏省特聘教授4人,省“双创人才”2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2人,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1人,其他省级人才8人。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1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多位海内外著名行业专家担任学院兼职教授。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和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国家级平台3个,“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13个。
  专业学科特色
  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和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专业情况
  1. 专业定位
  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办学方针,坚持“面向行业、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和学校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的发展定位,服务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和造船强国、海洋强国战略,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致力于培养“上手快、后劲足”的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
  2. 历史沿革
  本专业源于福建船政学堂(1866年)的制造科。我校是我国最初开办该专业(本科)较早高校之一,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在船舶行业内并称为“老九所”涉船类高校,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3. 特色优势
  专业在造船强国、造船强省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作用,培养的人才支撑了占全国40%份额、世界20%份额的江苏造船业以及连续7年世界第一的中国造船业。在国内首先建立了校企、民企及国企的“多级型”校企合作平台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践平台,形成了“船魂精神统领,行业需求牵引、多元平台协同、优质资源共享”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吃得了苦、扎得下根、干得成事”特质的人才,被行业和社会誉为“造船工程师的摇篮”。
  深度解读
  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和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基础知识扎实,系统地掌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知识,兼备自主学习、外语及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研究、检验、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体结构,船体制图,船舶阻力与推进,船舶设计原理,船体结构强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制造技术等。
  中乌合作办学项目
  项目基本情况
  江苏科技大学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举办的中乌合作办学项目,专业为“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代码 081901H)。2012 年获教育部批准(批准书编号MOE32UA2A20121233N),2015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2016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项目有效期延长申请评估。2016年,该项目入选首批“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育点”。该项目为国家计划内招生,学制四年,学费2.64万元/学年/生。
  项目特色
  1. 中外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系江苏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排名全国前六,在教学中侧重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制造的课程设置,同时着重现代造船模式的培养;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是老牌的造船大学,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实力雄厚,侧重船舶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海洋工程方面的课程,尤其是军用船舶的设计和建造理念。
  2. 不出国门即可享受国外优质资源并获得国外学位。项目学生入学后同时在两校注册学籍,四年均在国内学习,项目培养方案的制定及课程的授课由中、乌双方共同完成,乌方教师采用全英文授课。学生在江苏科技大学学习期间,有机会赴乌方大学进行短期交流与访学。完成四年学习后,学生可分别获得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文凭与学士学位及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的学士学位。乌方学位证书获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认证。学生可真正实现“不出国的留学”。
  3. 毕业生具有优良的工程师素质及国际视野。项目侧重掌握军船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国际化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毕业生既具有乌克兰国立造船大学在船舶尤其是军用船舶方面的先进设计理念同时又掌握江苏科技大学在船舶设计制造方面的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具有良好英语运用能力及国际化视野。项目毕业生就业率达 98% 以上。
  3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国内外各大船舶企业、研究院所和海事管理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运管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主要就业单位和岗位: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师)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师)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设计师)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设计师、工程师)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设计师、工程师)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检验、工程师)
  扬子江船业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技术检验、工程师)
  4名师风采

  尹群,男,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长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研究,目前担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力学学组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江苏省力学学会理事等职,江苏省精品课程“船舶结构力学”负责人,擅长“船体结构强度”、“结构动力学”等多门主干课程教学,曾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荣获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江苏省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朱仁庆,男,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现担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会员,江苏力学学会理事等职务,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名师。长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运动性能预报、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等研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国防基础项目等20多项,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科技论文50多篇,编著出版教材2部,参编教材1部。
  陈悦,女,副教授,主要从事船舶设计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船舶设计原理》等课程。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负责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主要成员,2020年镇江市“出彩教育人”称号获得者。参与省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高校首批在线开放课程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研教改及课程建设项目2项,参编教材1部。曾获首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本科)二等奖、江苏省第三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江苏科技大学教学成果奖3次(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船舶设计原理》课程优秀教学质量奖、江苏科技大学“党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同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两项,主持或参与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在《Polish Maritime Research》、《中国造船》、《船舶工程》等国内外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E收录1篇,EI收录1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
  办学成效
  学院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承担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等省部级项目60余项,承担企业委托横向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约2.5亿元;相关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牵头获江苏省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60余篇,其中SCI/EI等收录230余篇。
  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竞赛硕果累累!学院“航海模型协会”荣获“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江苏省十佳社团”称号。2021年学院作品《半潜自导向蘑菇阵式风浪能混合发电平台》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二等奖;2020年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5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3项,获奖数量及质量位居参赛高校首位;2020年“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三等奖1项;2019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江苏省赛二等奖1项;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江苏省一等奖1项;2020年、201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特等奖各1项,一等奖1项;2019年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单项冠军和团体三等奖、“基础力学实验”团体优秀奖,第二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3项等。
  学院共计培养5500余名优秀毕业生,多人已成为我国船舶工业以及各领域的重要骨干,参与了“蛟龙号”、“981钻井平台”(中国首座自主建造的深海钻井平台)、“天鲲号”挖泥船以及航母“辽宁舰”、“山东舰”等国之重器和高精尖船舶海工装备的研发设计与建造,为我国船舶及海洋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学院还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日本千叶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输送了多名优秀毕业生。
  联系我们:
  0511-84401135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