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艺术类校考迎"小高峰" 院校减少,考生多
2016-02-17 10:13:00
中国江苏网

  虽然距离高考还有111天,但是部分考生的“高考”已经提前进入白热化。记者昨从市区多所高中获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招生已进入节后最激烈的考试阶段,我市艺考生“扎堆”南京,为专业课成绩做最后努力。据悉,去年及今年校考院校有所减少,也让考生之间的竞争变得更激烈。

  艺术类校考高峰杀到

  院校减少,考生多“一对十”

  “每个人平均要报考10所左右的院校。”这样一个数字并非耸人听闻,而是艺考生们真实的现状。随着节前统考成绩的公布,艺考生的“高考”进入了第二阶段,参加高校校考单招。

  “近年来,校考的院校有所减少,因此竞争更加激烈。”公道中学副校长贡加兵表示。虽然竞争激烈,但好消息是,除一些学校部分专业在本校设考点外,大多数院校的考点都挪到了南京,以往来回奔波的不复存在了。对于一些“大校”的校考,因为报名人数较多,学校还会派老师带队,组团参加。

  扬大附中东部分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校考被春节“一分为二”,节前已经迎来一波考试高峰。“在统考成绩发布后,到春节前的2月3日和4日,都有学校在南京安排校考,也有老师去。”而一些重磅级的院校,如“八大美院”中的湖北美术学院,今天将举行校考。“节后又是一次校考高峰。”

  此前,本报曾报道过,今年报名的艺考生中,参加美术统考的考生为33333人,比去年减少约5000人,降幅为13.1%;参加音乐统考的人数为5716人,比去年减少约500人,降幅为8%。考生人数减少,并不意味着校考不再激烈,因为从去年到今年,来苏校考的院校也减少了,“今年约有150所。以前说校考是捷径,现在不提了,现在走的是‘精英化’的培养模式。”

  报考艺术类有无身体条件?

  色盲、口吃等都属“不宜就读”

  记者也了解到,在校考过程中,也有同学遇到了疑问。“不知道报考艺术类院校对身体条件有没有要求。”市一中考生小张在网上咨询道。原来,他听一位学长说过,如果有色盲或色弱,就不能报美术学,果真如此吗?

  记者随后向市教育考试院咨询,结果还真如此。原来根据要求,色盲的考生是不能报考美术学、绘画、艺术设计、摄影、动画等专业的。此外,听力不合格的考生不宜就读音乐学、录音艺术等专业;嗅觉迟钝、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的考生,不宜就读音乐表演、表演等专业。

  那么,这些“不宜就读”对考生影响大吗?根据规定,“不宜就读的专业”,主要是指考生的身体条件虽能坚持专业学习,但今后可能会影响考生在该专业的就业和发展。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慎重地选报。如果高校对此有具体要求,会在《招生章程》中进行规定,如果《招生章程》未明确注明,学校是不能以此为理由退档的。

  部分院校校考还有“三试”

  艺考生文化和专业竞争都激烈

  校考怎么考?校考一般包括初试和复试,某些专业还有三试。“还是以基本功为主,最好的办法是了解该校往年校考的内容,对症下药。”贡加兵表示。到下月初,校考就基本全部结束了,到时候,艺考生是不是可以松一口气了?并非如此。“现在距高考的时间也很近了,马上就要复习文化课。文化课成绩的要求,现在也越来越高,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竞争都很激烈。”

  对艺考生来说,文化课成绩和专业成绩都要合格。比如,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可自行划定艺术类本科专业文化课分数线,而其他高校录取的艺术类考生,文化成绩必须达到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划定的分数线。在两者均合格的情况下,艺术类高校(专业)在录取时有3种原则:

  原则1:文化课过线后,按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排队录取北京舞蹈学院2012年所有艺术类专业就是这种录取原则。参加该校专业考试并成绩合格且文化考试达到该校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录取。该校的部分专业(方向)还对考生的语文和外语单科成绩有要求。

  原则2:专业考试成绩过线后,按文化课成绩排队录取如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戏剧影视文学等9个专业及方向,依据高考总成绩,参考各省重点分数线,按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择优录取。

  原则3:将文化课成绩、专业考试成绩按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排队录取如201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电影(电视)广告导演方向按专业考试成绩占录取总分数50%,文化考试成绩占录取总分数50%综合排序,择优录取。“也因此常有家长咨询,艺术类考生能不能报普通类专业?”对此记者了解到,艺考生是可以兼报除提前录取批次外的其他批次的非艺术类专业的。

  原标题:艺术类校考迎"小高峰" 考生院校都减少身体有限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