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研电赛最高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蝉联“研电之星”!
2022-11-15 16:49: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1月13日,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圆满收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104小队”团队经多轮激烈角逐,从全国5824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摘得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技术类最高奖——“研电之星”,这也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连续两年斩获“研电之星”。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之一。“研电之星”挑战赛,作为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含金量最高的赛程环节之一,是全国电子信息类研究生展示团队风采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每年由国赛评委从技术类全国一等奖队伍中遴选出TOP10现场展演,最终评选出3支队伍当选全国“研电之星”。

  本届竞赛以“智汇青春、有梦当燃”为主题,分为技术竞赛和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两大部分,全国共5824支队伍参赛,作品涵盖了工业、交通、能源、医疗、农业、教育等应用领域。经全国八大赛区、全国总决赛等层层选拔,全国共20支团队脱颖而出,角逐“研电之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04小队”和“信锡思贤队”成功突围,进入全国前二十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入围团队数量占全国高校入围总数的1/10。

  全国总决赛现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104小队”与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全国11所高校的研究生同台竞赛。参赛团队根据抽签顺序,分别进行团队介绍、现场竞演、作品展示、专家问答等竞演环节。最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104小队”团队夺得“研电之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奖被央视新闻报道

  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研究生参与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创新实践活动。据了解,本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有8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93个团队、279名研究生报名参赛;经过校赛选拔,共有65支队伍参加华东赛区初赛,共获得华东赛区一等奖20项,其中晋级国赛10项,一等奖数和晋级国赛数均位列赛区第一。在全国总决赛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优秀论文奖2项,一等奖获奖数连续四年位列全国前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4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和小龙一起围观南信大

  “研电之星”的风采吧

  “104小队”

  团队成员:由自动化学院的王华建、肖杨、孟伟三位同学组成,参赛指导老师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李鹏老师、无锡学院的花国祥老师。

  作品名称:输变电绝缘子带电更换作业辅助机器人

  作品简介:绝缘子作为输电线路重要的电力器件,其可靠性决定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传统人工更换绝缘子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危险性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输变电绝缘子带电更换作业辅助机器人。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机器人本体,它与绝缘子任务端位于架空线路上,是整个任务的执行端,另一部分为上位机操控端,它与操作人员处于塔下安全区,是整个任务的控制端。两者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机器人本体通过摄像头为上位机提供图像辅助,上位机给机器人发送操作指令,相互配合完成更换绝缘子带电任务。通过将带电任务区与操作人员隔离开来,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作品创新点:(1)设计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替代了传统人工,能够带电完成更换绝缘子任务,节约大量人工成本和停电时间。(2)采用远程控制,将用电设备、机器人与操作人员隔离开来,增加了安全距离,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3)机器人爪具设计,针对绝缘子作业结构特点,设计的夹具,大大提升作业效率,防止机器人动作失误。

  受疫情影响,本届研电赛有一些特殊,从四月准备校赛,到十一月“研电之星”评选,长达七个月的“战线”让队员难免有所松懈。指导老师李鹏和花国祥见状赶紧给队员们绷紧神经,“既然我们已经走到这了,那就要把事做完美,做事要有始有终。”于是大家重新摆正态度,全力以赴投入日复一日的备赛过程。

  孟伟在本次竞赛中主要负责搭建模拟现场环境、现场测试试验和调试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中,设计的输变电绝缘子带电更换作业辅助机器人在实际测试、校准的时候,发现针对带电作业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为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电压等级至少在110KV,存在电场强度极高的问题。但因为缺乏相关经验,他们在设计初期未做好抗干扰防护,所以经常出现信号中断的现象。

  为了解决问题,孟伟和大家一起不断尝试实施抗干扰防护措施,并在机器人整机以及接缝处包裹铝箔,终于保证了带电作业机器人在复杂的电网环境下的可靠性。“特别感谢指导老师和队友们在每一次困难时施以援手,才让我坚持下来,也感恩研电赛的平台,让我了解了国家还有很多关键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促使我们立志为打破技术垄断发挥自己的力量!”

  肖杨在备战研电赛的过程中发现,只掌握电子设计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机械结构设计需要CAD制图和机构加工技能、高级算法的实现需要良好的编程能力、成果展示环节需要良好的演讲能力、文案撰写能力以及Photoshop处理技巧等。

  由于肖杨在团队中主要负责软硬件的设计部分,克服技术问题是肖杨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既要攻破技术难关,也要深入思考如何将高质量的项目清晰流畅地展示给评委。”技术优势虽然至关重要,但展示环节的发挥也不容有失。

  肖杨常常在私下反复梳理项目流程,寻找创新点和亮点,针对这些部分再着重准备并予以展示。面对繁琐的项目流程,分工协作是他们的“制胜法宝”,每位队员选择一部分进行内容展示,合力发挥出团队的合作优势,“我们相互信任,也相互支撑。”肖杨说。

  作为应届毕业生的王华建在九、十月同时经历着秋招和备赛,站在岔路口,任何一项他都不想放弃,因此开足马力努力兼顾。上午王华建会先在网上筛选各个公司的招聘信息,向自己心仪的岗位投递简历。下午的时间就安排给研电赛。

  王华建抓紧一切时间和队友老师讨论比赛相关事宜,比如如何搭建实验环境、如何能够更好的展现作品的功能实现、如何精炼PPT等,希望可以在呈现时能够做到逻辑清晰,内容饱满。除此之外他还会见缝插针,在碎片时间里复习巩固专业知识,学习一些面试经验去准备招聘的面试和笔试。而此次获得“研电之星”,也将帮助他迈向更高的就业平台。

  在队员们的心里,能够站在“研电之星”评选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和作品已是有幸,“虽然奖状是我们领的,但荣誉属于所有人。”队员们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