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首届未来设计师·国际创新设计大赛暨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创新大赛获奖名单,来自20多个国家的83支大学生代表队获奖,包括25个金奖,29个银奖和29个铜奖。来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研究生郑雄凯、 杨金曦(Zheng Xiongkai, Yang Jinxi)的作品《Fuxin Haizhou Mine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Geolog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Complex》获得了金奖。
作品名称:海州露天矿身份重塑——地质文化中心综合体
Fuxin Haizhou Mine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Geolog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Complex
获奖情况: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全国一等奖、未来设计师·国际创新设计大赛(IIDA)金奖
作者:郑雄凯、杨金曦
指导老师:范剑才
作品简介:基于多元共存、生态共生、未来共享理念,以废弃矿坑为对象进行了未来城市综合体设计。该设计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方针,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出台的鼓励产业升级转型的系列政策为背景,通过对人性化空间的积极营造,将新的建筑“消隐”于废弃露天矿坑环境之中,使作为“人造物”的建筑积极地介入环境的变化,旨在打造一个能够满足新的社会功能需求的、彰显当地地域地质文化气质的、能够唤醒城市活力的地标性公共空间。
▲主图说明:地质文化中心综合体通过人性空间的营造,将新的建筑“消隐”于废弃露天矿坑的环境中。
▲爆炸图说明:为了更清晰地看清建筑的平面流线以及结构,进行了纵向拆解处理,展示出纵向主要的交通核,同时作为每个建筑单体的中庭贯通上下,并置入相关建筑节点,实现流线的立体分流,保持了建筑内部空间形式的统一。
▲立面图1-1说明:东西向立面图展现了建筑主体与空中栈道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将不同的景观节点置入到矿坑景观之中,在步移景异中体验空间的变化,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共生。
▲立面图2-2说明:南北立面清晰地呈现了建筑与坑体之间的咬合关系,右侧为人流的主要来向,横穿建筑达到一层的景观平台,并且与远处的观光塔形成了看与被看的视线关系,独揽矿坑景色,营造令人震撼的空间氛围。
▲剖面图说明:从剖面可以观察到各层间的功能布置,交通流线,以及和中庭的连通关系。
▲雪景说明:深坑滑道位于场地的中轴线上,夏天作为滑水道,冬天摇身一变变成滑雪道,并且与建筑形态互相契合。
▲门口效果图说明:综合体门口广场处于一级景观阶梯,是地质文化中心向坑底的过渡,承载着人多种多样的行为活动。
▲户外展示说明:对坑底旧有的岩壁进行保留,增加具有阜新特色的岩石结构,如玛瑙、麦饭石等,进行科普教育活动,并且也是博物馆向外景观化的延伸。
未来设计师大赛生态链共有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未来设计师-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NDTC)、未来设计师·国际创新设计大赛(IIDA)三个独立的赛事。这三个赛事相互独立,同时也互相联动,形成了师生联动、国内国际联动的赛事生态链。
这次获得金奖的作品《Fuxin Haizhou Mine Identity Reconstruction: Geological and Cultural Center Complex》的主题是“基于多元共存、生态共生、未来共享理念下的矿坑城市综合体设计”。选题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围绕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对产业升级转型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响应了国家双碳目标的战略方针而展开。设计通过空间环境的营造,将新的建筑“消隐”于废弃的具有百年历史的阜新海州露天矿坑的环境中,作为“人造物”的建筑积极地介入环境的变化,展开空间的再造,满足新的功能需求与造型的表达,注入当地特色的地域地质文化气质的一个唤醒城市活力的地标性公共形象空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原文:
未来设计师·国际创新设计大赛暨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大赛(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Design Awards, IIDA & Science for SDGs Innovation Contest)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IIDA组委会主办,向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征集创新和创意作品,促进和倡导科学、工程和STEM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帮助青年人拓展国际视野,助推可持续发展。竞赛收到了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近1500个队伍参赛作品。未来设计师NCDA大赛是中国唯一的选拔赛,获得2023第11届未来设计师NCDA大赛国赛一、二等奖的作品有资格参赛。经过初选,共228件作品进入最终决赛,产生了83个奖项。赛事评委来自艺术、设计、科学,工程领域的专家,有联合国官员,大学教授和行业人员。
长期以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认真思考和回答“奋进江南,设计何为?”这一时代命题,紧紧锚定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将国家所需、社会所期、人民所盼的点点滴滴融入设计作品,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这次在国际赛事上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凸显证明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为奋力写好“教育强国,江南何为”的时代答卷注入了新动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