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苏大学服务“三农” 把学问做在田野上
2008-10-23 09:17:00

 

 日前,南华大学学生来到衡阳市山村,义务为村民维修家电。陈晓摄

  “每天和农民贴心交流,分享他们的喜悦和痛苦,是件很幸福、很满足的事……”这是大学生“村官”单楷不久前在博客上写下的感受。去年,他从江苏大学一毕业,就和同校58名毕业生一起,参加了江苏省首批大学生“村官计划”,成了一名苏北经济薄弱村的村官。

  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教授告诉记者,作为一所以农机起家、以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该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工中有农,以工支农,工农结合”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江苏大学坚持为农服务的原则,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农业发展,面向基层农村,造福广大农民。

  到农村任职,奉献并收获着

  “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富”是大学生“村官”们的“座右铭”。江苏省泗洪县车门乡岗朱村村委会副主任何天琨是江苏大学毕业的“村官”。在今年夏季宿迁开展的“秸秆禁烧”大行动中,他包干了1000亩的“野湖地”,连续一个月日夜巡视,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综合利用秸秆的效益,受到当地村民和干部的好评。

  据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范明教授介绍,自去年江苏省实施“村官计划”以来,江苏大学有96名毕业生入选,到基层农村任职,不少人已走上创业之路。

  回首2008年暑假,江苏大学材料学专业2006级研究生赵光伟颇为留恋。他同其他21名同学一起,到位于苏北革命老区的东台市溱东镇担任镇长“科技助理”,分赴7个企业挂职,为企业解决了各类技术难题100多个,并成功地申请发明专利两项。对于深入到企业的7个小分队,江苏大学配备了指导教师,开展相关专业、技术方面的指导,接受学生和企业方面的咨询。

  在江苏大学,像这样组织学生到乡镇挂职“蹲点”的有很多。江大研究生部负责人表示,组织学生到企业、尤其是乡镇中小企业去挂职锻炼,不仅能实实在在地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难题;同时,对于学生增强实践经验、改善知识结构、加强合作精神也很有益处。

  为农村服务,做农民贴心人

  自来水是怎样流到家里的?污水是怎样处理的?飞机是怎样升空的……暑假里,镇江市京口闸社区近40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走进江苏大学大开眼界。江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的“大手牵小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科技夏令营”,让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们享受了一顿科技大餐。

  他们还组织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课堂”,定期安排大学生“导读员”辅导孩子们读书、作业,组织孩子们参观高校校园,走进农业科技园,以拓宽民工子弟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环境学院的大学生们多次来到句容市华阳第二小学开展“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给这里的农村留守儿童带去了下学期的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品,辅导他们给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写家书,并对孩子们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让他们对学习与生活充满信心。

  近年来,江苏大学大学生陆续开展了“牵手农村留守儿童”、“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农村饮用水状况调查”等百余个与“三农”有关的主题实践活动。“不了解中国农村,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江大团委负责人表示,这些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农村的了解,增进了对农民的感情,增强了为农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江苏大学还积极引导广大学生,立足实际,发挥智力优势,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今年刚研究生毕业的“发明大王”刘春生,在校期间申请了42项专利,创办了公司,依托自己发明的“家用生物质气化技术”项目,实现了农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家用清洁能源的持续供给。目前,该项目已推广到很多地方,掀起了一场农村“厨房革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