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专家四大建议支招中考填报志愿
2015-04-27 10:15:00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上周五,南京召开全市高中招生大会,考生和家长热切关注的普高扩招到底是紧缩名额还是彻底取消,依旧没有定论。有关专家透露,今年全国高中招生政策面临重大调整,南京中招政策无法单独出台。不过目前见分填报志愿已经"板上钉钉",各大高中校的招生咨询陆续启动,晨报记者邀请有关专家给家长"补补课",为选择最适合孩子层次和特点的学校做参考。
  特别提醒
  五大新变化要注意
  见分填志愿报考难度减小但风险依旧
  今年南京中考首次见分填志愿,从理论上看,考生填报志愿难度有所减小,见分填报志愿,而且已清楚孩子在南京市的排名,报考只要集中精力对付估学校的分数线就行了。但对家长来说,可千万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因为报考的风险未必减少,有可能因学生分数拿到手后,特别是分数高些的学生,总怕自己吃亏了,殊不知,抱着这样的心态报名,往往要吃大亏。分数清楚了,填报志愿容易相对集中,有时反而增加了风险,尤其是高分考生,填报志愿特别要小心防止高分落榜。
  总分减少40分
  分数段相对密集
  今年南京中考没有了生物和地理的40分,分值由往年的740分减少到700分,分值少掉40分。有关专家推测,这样一来,分数段可能相对会密集些,分数相对集中,每个分数上集中的学生可能会增加,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也应该考虑到。
  扩招减少或取消
  不能沿袭往年惯性思维
  今年南京中招扩招减少或者彻底取消,专家指出,扩招指标进入统招,有利于公开、公平招生,对广大考生是好事,但如果学生填报学校时,沿袭以往惯性思维,则填报风险就会进一步增加。"如果今年紧缩扩招名额,往年一些学校在招生时承诺家长的签约条款肯定就做不到了,家长如果还是参照这所学校以前的签约承诺进行报考,肯定风险大增。"专家提醒,今年形势下,即使保留扩招,各个学校的名额也是极少的,学校如果轻易承诺优惠家长一定要小心。
  10所优质高中全市招生
  是机遇也是挑战
  今年南京实现了试点学校城郊互通招生,扩大了农村孩子进城读书的机会,也可让喜欢县中读书环境的城市学生感受县中的魅力。"从理想的情况下,城市学生可以到几个老县中去读书,而几个郊县的优秀孩子也有机会进入全市一流的学校读书,出去和进来的生源差不多持平。不过由于今年是首次实施这个新政,到底去郊县的多,还是到城里的多,尚不能确定,而由于生源范围扩大,对分数线也会造成变化,家长在选择学校时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规避风险。"专家建议。
  中考人数增加2000
  竞争相对激烈
  今年南京市的中考考生比去年增加,初三毕业生全市增加了约2000人,按照普职比各占一半来算的话,报考普高的人将会多出1000人,无疑也会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专家建议,今年家长填报学校一定要理性选择,以稳妥为主,避免扎堆,将填报风险降至最低。
  专家支招
  填报志愿四项"第一"
  第一,在符合孩子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实力第一,看重孩子分数和排名
  不要再迷信签约、往年的排名,见分填报志愿,往年的参照度会大大缩水。在采访中,专家给记者教了一招,就是计算大致排位,近期中考指南就会下发到孩子手上,每个学校的招生人数都在那儿,你把学校的招生人数统计一下,扣除指标生,就能大概看出排名多少能报什么学校。专家特别提醒,不管学校给你签了什么约,你都不要轻信,因为这个约不受法律保护。
  第二,判断学校高低优劣坚持质量第一,看重学校的发展度
  如何看质量呢,专家提醒:看近不看远,不要迷信学校光环、不要再看"名校"等老皇历,要看最近的高考,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才会填报中招志愿,因为近几年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生源也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各学校的教师的心态和责任心也会不断变化,今年的高考是学校发展变化最有力的明证,也最具说服力。
  第三,在确认学校志愿时,坚持孩子利益第一,谨防初中学校、老师"忽悠"
  可听一听初中学校老师建议,但要有自己清晰的主见,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置孩子的利益于不顾,要依法维权。初中老师对高中情况基本不熟,所提意见参考价值有限,尤其是每个区又有留生的艰巨任务,故这时很多老师的话的"公信度"已大打折扣,家长要谨慎对待,每年都有大批学生上当,一旦填报确认后,后悔就晚了。
  第四,在志愿填报时坚持稳妥第一,注意防范风险
  南京选择学校基本上依靠的是第一志愿,好一点的四星级基本上都不收第二志愿,一旦第一志愿落榜,就会一下子落到一个很差的学校去,这是孩子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填报时一定要稳妥,不可一时头脑发热,今年即使扩招,学校的指标也非常有限,家长万不可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那时一旦失手,损失可就大了。
  原标题:中考志愿怎么填专家给您四大建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8-03-25 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