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苏大学一流本科课程,+15!
2023-06-09 09:22:00
江苏大学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3〕7号)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江苏大学共有15门课程入选,其中线上一流课程3门、线下一流课程7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

  截至目前,江苏大学两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33门,获批总数量列江苏省高水平大学第3位。

  自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江苏大学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作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课程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要求,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过程性考核评价、教学团队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努力提升课程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校、院四级一流课程建设体系。

  今后,学校将持续做好一流课程建设与培育工作,不断丰富优质课程资源,为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01 创业管理

  本课程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为目标,以追求创业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完整性为手段,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课堂教学、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有机整合,对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创业资源、创业计划等8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讲解。

  本课程内容融合了课程负责人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创业管理”、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创业人生”主讲教师的教学经验、主持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塔式’立体化中小企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所取得的教研成果以及课程所属学科的发展新动向。本课程能形象而贴切地引领立志创业或在创业征途上的人们认知创业真谛,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和科学的创业观。

  02 环境小品设计

  环境小品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实用性较强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课程基于“文脉延续”策略“环境小品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成,实现从被动式学习到主动式学习、再到创新性学习的递进式转化,为后期更高阶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和多维发展空间。课程先前已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取得省重点建设教材、校微课比赛一等奖、校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课、校课程育人示范教学设计暨改革典型案例优秀等级等成果。

  课程以高比例教学内容反映产业领域、学科领域的新知识、新成就,秉持产教融合将案例教学和项目探究相呼应,教学目标与职业目标对应完成度良好。课程在章节、研讨题目、作业测验等环节体现了高阶问题导引的要求。近几年来,授课团队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类奖励共计50余项,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

  03 公差与检测技术

  公差与检测技术是一门有关机械零部件公差与检测专门知识的工科专业课程,是联系设计课程和制造课程的纽带,也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

  在传承数十年、几代公差人所累积丰硕成果基础上,本课程自2018年开始着力多元数字化建设,秉承课程教材同步建设理念编写了围绕慕课学习新要求的系列新形态教材;同时,重构了致力于能力养成的新课程内容体系,制作了课程全部实验视频,开发了设计性虚拟仿真实验,开设了异地互动直播实验课,强化了本课程理实一体的特色;此外,有机融入了标准发展史、计量学文化和工程理念等思政元素,在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

  04 中学教育基础

  中学教育基础是全校师范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培育教师理想信念、厚植教育教学情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课程对标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质量导向,推进改革创新,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育观,着力提高全校师范生的教育专业素养和能力,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教师教育提供有益探索和重要支撑。

  课程在目标定位上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在教学内容上关注教育改革前沿,引入学科前沿问题、教育热点议题、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在教学管理上规范标准流程,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深化评价改革保障教学质量。

  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概论课“四题化”教学体系;积极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与农业工程学院等进行结对建设,注重在教学中实现与专业知识教育相融合;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曾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二类优秀课程、省高校首批思政课示范点建设试点项目、校“842T”精品课程和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近年来,课程组围绕提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等目标开展系统改革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2019年获批校一流课程;2020年获评校重大教学成果培育课程,课题组成员获省“毛概”课程教学展示特等奖,课程再次获评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重点项目;2021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被认定为首批省一流课程;2022年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06 流体力学A

  本课程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理论性强且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是学习专业课程和掌握专业技术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该课程经过六十多年、几代人的传承发展,在教材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实践与课程思政等方面坚持改革创新,2021年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根据OBE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引入工程案例式教学,注重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探索诗画流体力学的教学新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课程教学团队先后主编“九五”部级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和“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课程建设成果为成功获批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提供了重要支撑。

  07 电子学(I)

  本课程紧紧围绕农业电气化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解决传统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问题上,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基于雨课堂信息技术平台,融入EDA仿真技术,以竞赛项目、案例、任务为牵引,建成了“教-赛-产”一体化的电子学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规范的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与现代电子技术发展同步。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有效课堂、拓展竞赛、产教融合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电子学基础知识和系统的工程实践经历。结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FPGA竞赛、智能农业装备竞赛等,把课堂教学与竞赛任务及企业需求有机统一。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融入思政元素和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情怀,树立“强农兴农”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发挥了课程育人的重要作用。

  08 水污染控制工程

  本课程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环境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经过20多年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先后获评江苏省首批线下一流课程、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和国家线下一流课程。课程负责人已主编出版教材三部,其中《水污染控制工程及设备》获评江苏省重点教材。

  课程以污水处理工艺方法为主线,使学生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水单元处理构筑物的构造、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了解前沿污水处理新技术;使学生具备污水处理单元构筑物选型与设计能力、水污染问题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能力,特别是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与能力,以及在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09 食品无损检测技术

  食品无损检测技术是食品类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教学团队主持编写的国家“十一五” 规划教材和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为基础,辅以教学团队主持编写的配套英文教材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团队综合利用前沿讲座、动画视频、参与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引入创造学教学方法,注重本科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水平提升。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课程建设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教学服务,探索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达成度为目标的课程教学组织新模式。同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重点突出本学科食品检测技术的特色研究优势,将课程教学团队的科研活动与教学实践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研制食品检测设备开展案例教学,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科研反哺教学的创新教学理念和科技强国的家国情怀。

  10 药物分析A

  本课程是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核心课程,2020年被评定为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省级精品课程,2021年获评江苏省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紧跟“健康中国”战略,立足学科本质,在扎实训练主流药物分析方法及技术的基础上,交叉融合药学类课程群落构建知识体系,结合学科重点领域凝炼复杂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专博融通”能力。通过双语授课、复杂案例研讨、中外学生同堂竞技和创新实践等形式组织开展深度学习,认同专业使命。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强烈的药物质量意识、创新精神与国际化视野、社会责任感和药学职业道德。

  11 分析化学A

  本课程是江苏大学应用化学国家一流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一流专业和省重点化学学科培养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曾获2021年首批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2019年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和2006年江苏省精品课程。

  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以“宽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为核心理念、以线上线下混合式为抓手,主动适应国家关键技术创新背景下的“四新”课程发展趋势;课程构建了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了“立体化、深度混合、创新能力”协同机制,突出“多维融合”的课程特色;教学团队推进慕课、微课走进教学,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提高学习自主性;课程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深挖课程思想、价值和引领元素,深入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提升课程育人成效。

  12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江苏大学建设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一流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课程组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融入工程逻辑,按照问题导向、知识架构、案例应用、能力养成的逻辑,重构教学内容,并加入案例研讨、综合性设计项目;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三结合、一融入”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从简单的传授知识转化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进行针对问题的研讨、培养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地方,实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在教学方法上采用MOOC、雨课堂两种现代信息化技术,结合教师总结式、师生讨论式、案例研讨式、项目式、分组汇报式、行业专家进课堂等多种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课程多渠道、多主题、贯通式融入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体系,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树立守正创新、科技强国的科学信念。

  13 法律诊所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社会实践课程,主要以项目制、模块化的方式,推动法学专业学生通过法律实习、社会调研、项目实施、志愿服务、实践竞赛等形式,关注农村法律服务、创新创业法律服务、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劳动权益保障等领域。

  课程强调在社会实践中融入课程思政和社会服务元素,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在真正的社会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塑造法治精神和职业伦理,提升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最终培养“有知识、有温度、有担当”的卓越法治人才。

  14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检测虚拟仿真实验

  本课程依托课程团队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方向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国际化教学能力,基于动力电池真实完整的实际试验流程,运用3D建模等仿真技术,开发了动力电池热扩散、挤压、针刺、过充等双语安全性检测实验项目,从而规避了真实实验室检测时可能充斥浓烟、燃烧、爆炸和化合物泄露污染的高危情境。

  学生可在线学习、完成各实验项目的操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实时交互性强,加深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该虚拟仿真实验,解除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实验场地、安全性的限制,使得学生能掌握电池安全性测试的评价方法、测试流程、设备使用和安全评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探寻研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达到以虚补实、虚实结合、双语互动、深度交互、理实融合的教学效果。

  15 高强韧铝基纳米复合材料成分设计与性能调控虚拟仿真实验

  本实验的开发依托课程团队在国家重大项目、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方面多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以铝基纳米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为对象,以企业生产车间布局和生产流程为背景,以制备重卡汽车用轮毂产品为终端。

  通过材料成分探究、制备工艺优化、凝固过程优化和组织性能分析四部分情景沉浸和交互探索式的实验过程,完成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设计以及轮毂的制备,解决高危险性、高成本、高消耗、操作不可逆等实体实验难题,使学生掌握材料成分-组织-工艺-性能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综合考虑经济性、环境可持续性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发现问题、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859403631 2023-06-07 09:21
SRC-859403631 2023-06-01 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