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南医学子及医疗救援队医疗救援队深入尼泊尔灾区

   江苏教育新闻网    2015-05-26

  跨越3000公里,8个乡村,15天救助……5月20日,南京医科大学尼泊尔籍工作人员光明(Roshan Shrestha)带着他组织的医疗救援队从“4·25”尼泊尔地震灾区回到南京。

  这支14人团队被命名为'Nanjing for Nepal',由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生组成,其中10人是获得过执业医师资质的医生,分别来自普外、妇产、消化等专业。此次同行的,还有此前因路救昏迷老人而被称为“最美医学生”的南医大尼泊尔籍留学生研究生倪瑟思(Nishej Khanal)、瑞迪(Reeti KC)夫妇,他们在南医大分别攻读医学影像学和妇产科学硕士。

  逾2000人灾民接受体检

  走下飞机踏上加德满都土地的一刹那,光明和队员们的心顿时如同被撕裂一般。家乡已是面目全非,曾经高达52米的标志性建筑比姆森塔,如今已经坍塌成一片废墟。

  “我们都是尼泊尔人,在这个时候更有义务回国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这一路上,我们还看到不少其他国家派来的救援队,其中还有同样从中国过去的红十字会医疗队,我们非常感激。”

  在尼泊尔地震灾区现场,医疗队搭起了免费医疗帐篷为灾民体检、简单治疗和发放药物。光明负责在门口登记,询问病情后分发各个科室的就诊卡片,患者领取卡片排队接受检查。

  “我们到达之前,当地政府通过广播提前告知灾民义诊的时间地点,我们在每个村子逗留1到2天,每天前来看病的灾民都络绎不绝,少时150人,多时300余人。人多的时候登记都忙不过来。”医生们很快发现,前来看病的患者大多都是地震后遗症。“有受外伤的,也有因为恐慌引发了高血压、心脏病的,还有小孩子时常心悸,一来就说自己心抖得厉害。”

  此行,这支医疗队为当地2000多人做了身体检查,其中年纪最小的患者是还抱在手里几个月大的小婴儿,年纪最大的是92岁的老人。

  近600公斤物资随身带给灾民

  “回到尼泊尔,倍感痛心。”光明说,他们此行一共去了8个受灾较严重的村子,其中一个村子原本有45栋房子,地震过后,只剩下3栋。

  尼泊尔山多,当地农村大部分房子都建在山坡上,一地震,石头搭建的房子支撑不住很快倒塌,许多人无家可归,只好住进救援帐篷中,白天就坐在房屋的废墟上做饭、干活。

  出发前,考虑到当地灾民可能的需求,光明一行随身带了40多顶帐篷、50多个蚊帐,以及治疗烧伤、腹泻、发烧等的药物,每人的行李重达40公斤。“光一顶帐篷就有7斤重。”然而,这些物资还是远远不够,于是他们每到一处地方之前,先去了解灾民的需求,采购好了再送去。

  “在当地买了蚊香、方便面、大米、牙膏、牙刷、肥皂等等。”尼泊尔早晚温差大,不少老人长时间睡在地上患了关节炎、儿童咳嗽呕吐,于是他们买来一种薄薄软软的小垫子,“我们把它剪成2米乘2米的大小,给每家一张,睡觉时铺在地上防寒保暖”,再买来铁皮瓦,给幸存的几栋房子糊上顶。

  晚上医疗队成员们搭帐篷住在当地部队的军营里,早上7、8点开车出发,1、2个小时的车程换步行后进入村子,晚上要赶在天黑前开车回军营,“电路系统瘫痪,全部断电了,没有路灯,夜里走山路非常危险”。饿了队员们就吃一点随身带的方便面或者饼干,而最令光明感动的是有灾民得知他们要来,提前准备了午餐,“豆子、土豆、蔬菜和米饭煮成一大锅端给我们吃,表达对我们的感谢,但实际上因为受灾,他们自己都快要吃不上饭。”

  每离开一处,都会有当地的百姓赶去送行,用手指去点触他们的额头,“这在我们国家是表达感激的礼仪。”

  伴随200多次余震深入灾区

  5月12日,一场7.3级的地震再次席卷尼泊尔。这一次,光明他们正在赶赴灾区的路上。

  “车正在乡间小路上开着,前一天刚下过一场大雨,地面上还有许多蓄着水的水坑,突然就发现水坑里的水在晃动。”意识到地震后,他们立即下车跑到开阔地避难,20多分钟过后,震感消退,他们才又上车继续往目的地开。

  “因为地震导致通讯和网络中断,直到2、3个小时后才和家人联系上。”电话那头,队员们的家人因为担心他们的安危泣不成声,希望他们赶紧前往相对安全的大城市或者干脆返回中国。然而,得知同样身在尼泊尔的家人都平安之后,光明和队员们放下心来,决定第二天回到加德满都,再出发前往下一个受灾的乡村。

  这一天,光明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条——'Call for duty'(使命召唤)。救援的使命仍在继续。

  在尼泊尔的整整15天,即便经历了200多次余震,却没有一个队员退缩,也没有一个队员要求离队回家看望家人,只是通过时有时无的网络和电话信号,每天向家里报个平安。

  捎去一片南京的爱心

  光明带去的,除了一支在中国锤炼了精湛医术的医疗队,还有一片来自南京的爱心。

  临行前,南医大的留学生们在国际教育学院的支持下,在学校组织了为期两天的募捐活动,学校党委书记陈琪也在第一时间加入到募捐者的队伍中。活动共募集到现金50000余元,衣物、食品等日常用品约400斤,现金用作采购部分带往尼泊尔的救援物资,衣物则在出发前由光明直接寄往灾区。

  在南医大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实习的印度籍留学生李俊(Mujtaba Ansari)向自己的导师、医院副院长王黎明教授转告了医疗队的救援计划,附属南京医院迅速为这支医疗队筹集了相关医疗物资,支援救灾。“医院为我们每位队员提供了一个行李包,除了睡袋、水杯、雨衣、手电这类生活用品外,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些必备的急救药品以及医疗器械让我们带到尼泊尔。”

  南医大图书馆馆长冯振卿不仅积极捐款,还开车将医疗队一行人和行李送上奔赴灾区的飞机。

  ……

  在尼泊尔帮助医疗队安排行程的“扶轮国际(Rotary International)”组织特意为这些好心的师生们准备了一张证书,感谢他们在灾难面前送去的跨越国际的温暖。

  “最让我痛心的是尼泊尔的学校。”因为这场地震,4万多所学校几乎被夷为平地,被迫停课。光明正计划着过段时间再看看尼泊尔恢复学校建设时再去为当地学生做一次体检,“想起那些孩子们的脸,就始终割舍不下”。

  从加德满都起飞离开尼泊尔返回中国的前一天,光明和队友们专程去了趟位于市中心最繁华地带的杜巴广场,曾经香火鼎盛的情景被眼前的满地残骸所取代。在朋友圈里,光明写着,'I wish I never have to come back again to Nepal for this kind of work, everything's gone...'(一切都不复存在,真心希望我永远不会再因救灾而回到尼泊尔。)

  原标题:南医学子深入尼泊尔灾区 捎去一片南京的爱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