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走进学院|追梦逐电,信存高远—— 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2021-06-06 21:30:00
江苏科技大学

  

  1办学历史
  电子信息学院1956年始创于上海船舶工业学校船舶电器装置专业,1970年随学校迁至镇江,前身为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系、电子与信息系,2002年改名为“电子信息学院”。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学院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London)、斯特拉斯堡克莱德大学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出国攻读学士、硕士学位。
  2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全院共有教师135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50人,博士80人,海内外高水平兼职教授10余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工信部首批特聘专家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江苏省产业教授9人、江苏省双创人才4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第三层次培养人选1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对象4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9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6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中国船舶设计大师 4 人。现有教学团队11个,科研团队14个,其中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1 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1 个,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团队3 个,多人担任各类社会团体主要职务,拥有多位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编委。
  3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现有水声工程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水声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8个二级硕士点;1个电子信息工程硕士培养领域;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测控技术与仪器、水声工程6个本科专业。学科所在工程学进入ESI前1%。
电子信息学院现有博士、硕士点

电子信息学院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列表

  4办学成效
  学院下辖自动化系、电子工程系和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包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高校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船舶与海工装备自动化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船舶与海工关键配套产业产学协同创新基地、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32家、校企合作实习基地50余个等;建有船舶综合电站实验室、电力系统实验室、电力推进实验室、机舱自动化实验室、浙大中控过程控制联合实验室、舰船装备一体化平台实验室、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船舶通信与导航实验室、水声与通信实验室、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
  近五年来承担各类项目200多项,总经费达数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6项,国防项目30多项,省部级项目18项,发表SCI、EI收录6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6本,授权发明专利500项。在2012年教育部的学科评估排名中,本学科的“专利转化”排名全国第24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工业与信息化部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等各类奖项近30项。
  人才培养方面,获国家一流课程1门,江苏省一流课程1门,江苏省在线课程 2 门,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2门,江苏省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 5门,江苏省重点教材9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三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第三届全国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竞赛获全国金奖1项;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3篇,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等各类荣誉100余项,学生就业率和考研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5实验中心简介
  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承担全校电工学实验、电子电气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和部分专业实验。下设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自控原理、PLC、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拖动试验等十多个实验分室。同时还设有智能车、电子科技联盟等多间本科创新实验室用于开展本科创新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等,在实验中心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管理和运行。实验室总实用面积约300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资产超过3000万元,设备台套数近4000台(套)。现有17名实验教学专职教师,14名兼职教师。

电力电子实验室
电路实验室
  6优秀校友
  邓志良,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镇江船舶学院自动控制及计算机系。历任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校党委委员;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骨干专家、国家精品课程《PLC应用技术》负责人、国家教学资源库《软件技术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电气自动化专业)、江苏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首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先进个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常州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人才、常州市十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第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武进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黄文飞,男,1995年毕业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1998年担任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半冷半压式2.2万立方米乙烯液化气船建造项目的主任建造师,此后还担任首制新研某型驱逐舰的总监造师。2000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001年获得了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得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科学进步一等奖;2004年,黄文飞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1月,升任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崔一兵,男,1982年考入镇江船舶学院(现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在701研究所工作,后来下海创业。高级经济师和电气工程师双职称,江苏科技大学深蓝教授,湖北校友会会长,武汉海辰友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市武昌区人大常委、武昌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武汉市工商联执委、武昌区工商联副主席,民建武汉市企业委员会副主任、民建武昌区委企管支部主任,湖北省安全防范协会监事,湖北省公共资源、政府采购招投标评审专家,武汉市第十五届、十六届优秀企业家,2014年度和2016年度分别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劳动模范、黄鹤英才、中国民主建国会湖北省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船舶行业及长三角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胜任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运维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主干课程:电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硬件、网络)、自动控制理论(经典、现代、优化)、信号获取与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涉及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公司、企业、设计院、研究所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含升学)。
  主要升学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主要就业单位: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兴海联船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常石(上海)船舶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工程师)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工程师)
  镇江赛尔尼柯自动化有限公司(工程师)
  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工程师)
  瑞达博实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朱志宇,男,博士,教授。现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江苏省第四期、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人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八批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对象,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船舶电气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镇江市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级会员,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船舶系统控制、雷达信号处理以及智能控制。近5年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防科技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主持、参与其它各类项目6项,共有12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和市厅级鉴定,获5项省部级及学会科学技术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EI收录20多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15件。
  在舰船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控制方法以及舰船交流电力系统区域供电技术方面的部分成果被专家评价为“国际先进水平”。一直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讲授《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等本科课程,《自适应控制》、《小波分析》、《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等研究生课程,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注意采用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技术、新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团队1项,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4项。近5年主持了6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主讲的《现代控制理论》为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主编的《现代控制理论》教材为江苏省重点教材。目前担任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专业的负责人。江苏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点带头人。

  曾庆军,男,1969年1月生;博士后,教授。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与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南京惯性技术学会理事;2007年经江苏省政府留学基金资助到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留学访问。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薛文涛,男,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动化学会会员。在学术论文方面:发表及录用智能优化算法、非线性控制、飞行器控制、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余篇。
  在科研项目方面:作为第二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要成员参加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江苏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项;主持江苏高校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1门、参与培育课程1门;主持江苏科技大学高教项目、研究生教改项目、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共10余项。在教学和科研获奖方面: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微课比赛奖、校级教学成果奖、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老师、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工业(尤其是船舶工业)电气工程领域从事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技术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工程、检测与仪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与PLC技术。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含升学)。
  主要升学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主要就业单位: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工程师)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工程师)
  镇江赛尔尼柯自动化有限公司(工程师)
  常熟瑞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姜文刚,男,博士,教授。现任江苏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自动化、网络控制、伺服控制、智能电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等工作。近年来完成研究项目18项,获科技进步奖8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0项,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1993获得国家软件程序员证书,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镇江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戴晓强,男,博士,副教授。一直从事船舶电力系统、船舶机舱自动化、水下航行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等工作。主持多项企业横向开发项目,总经费约400万元,参与开发的船舶机舱自动化监测报警系统实际装船达100余艘,创造经济价值3000余万元。主持和参与省部以上项目8项,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 检索8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10件,获省部级及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8项。

  王伟然,男,副教授,汉族,1983.02,籍贯扬州邗江。2012年江苏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工学博士毕业,2013.04-至今就职于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专业方向学术型硕士生导师,电子信息专业方向专业型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特种电机控制,电气自动化装备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专业领域内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独立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业潜能、面向工业生产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制造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获取与检测、FPGA设计、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电子工程师实训、Circuit Design Training(双语课程)。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类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维护等。也可从事网络与信息产业及相关岗位的工作。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含升学)。
  主要升学高校: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主要就业单位:
  上海凌耀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工程师)
  苏州佳仕达电通有限公司(工程师)
  青岛高科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江苏罗思韦尔电气有限公司(工程师)
  江苏禾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张冰,现任江苏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历任电子工程系系主任、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科技处副处长、保密办主任、科技处处长、科技创新办公室主任等职务。主持并参与国防预研行业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各类企事业合作项目20余项,到账经费300多万;获各级各类科技奖1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1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校级以上精品课程2项。所指导的学生有多人次获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等项目或称号。

  张贞凯,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江苏科技大学“青年学者”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华中科技大学&中船重工第七二二研究所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省部级课题8项;在《Signal Processing》等高水平刊物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1项,转让专利权6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江苏科技大学教研等教改课题9项;曾获得省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校优秀毕设团队负责人及指导教师、校教学成果奖、校讲课比赛二等奖、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党员、校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及称号,指导国家及省级本科创新计划项目、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等10余项。主讲《信息获取与检测》、《模拟电子技术》、《阵列信号处理》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目前为IEEE Member;IET communications、Measurement、宇航学报、电讯技术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曾担任CyberSciThec 2019 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主席和TPC member。

  李效龙,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了《Circuit Design Training 》、《专业英语》、《Analog Communication Circuit Design》、《Analog Electronics》等本科生、研究生与留学生课程。曾先后供职于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泰鼎(上海)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The Netherlands Research Foundation in Astronomy (荷兰皇家天文台)。出版学术著作一部;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JCR一区1篇、二区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已授权12项,转让专利权5项;获镇江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项;镇江市优质专利1项;以第一指导老师获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各1项;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和全国一等奖各1项。2012年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师。

  靳标,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硕、博均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二四研究博士后。承担了《雷达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水声阵列基础》等多门本科生专业课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等课题多项,近年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指导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本科生创新计划、各类学生竞赛10余项。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科技与社会发展,具有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信息理论与工程技术基础,具备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技术研究、技术服务、系统开发与制造、技术管理等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与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微波技术基础、通信电子电路、信息论与编码、通信系统设计、天线与射频电路设计。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中进行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含升学)。
  主要升学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主要就业单位: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工程师)
  富港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伟创力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工程师)
  常熟瑞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上海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工程师)
  江苏舾普泰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解志斌,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华威大学访问学者。承担了《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Moder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Systems》等多门本科生、国内与海外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留学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省部级科学与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SI/SCI/EI收录19篇,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15项;获镇江市十佳教师、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目前为江苏省通信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通信学会水下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
  朱琎,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镇江市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学业导师、“塞尔尼柯”优秀教育工作者,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其中TOP期刊3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3项。所指导的学生有多人次获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推荐江苏省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毕业设计团队等称号,作为指导老师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作品竞赛江苏省决赛二等奖、“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二等奖等荣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会员,江苏省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专委会委员。

 
  郑威,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了《信息获取与检测课程设计》、《声学测量》、《信息融合》等多门本科生、国内与海外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研究项目多项,近年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SI/SCI/EI收录10篇,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4项,获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震,男,副教授,2011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英国约克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团队负责人,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项目。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其他项目10余项,到账经费300万,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讲《VC++高级编程》、《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道德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胜任工业(尤其是船舶与海洋工程)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分析研究、设计开发、部署应用、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虚拟仪器、智能仪器设计。
  二、专业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含升学)。
  主要升学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江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主要就业单位: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仁宝信息技术(昆山)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电研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昆山鼎鑫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工程师)
  中铁建工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
  南京芊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横新软件工程(无锡)有限公司(工程师)
  三、名师风采

  齐亮,男,1980年7月生,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科技大学电信学院副院长,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产学研项目和镇江市重点研发项目等3项(均在研);主持或参与完成十余项省市级计划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共有10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和市厅级鉴定,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社会力量科技进步和市厅级一、二、三等奖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EI收录12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4项。主要研究方向:船舶智能化制造、船舶综合控制及保障、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

  宋英磊,男,1977年7月生,工学博士,江苏科技大学电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数据挖掘与相关算法在自动化装置的应用研究,现担任美国研究学会(ASR)、新加坡国际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协会(IACSIT)常任理事、国际学术期刊《Combinatorial Chemistry &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SCIREA Journal of Mathematics》及《SCIREA Journal of Computer》等编委、IEEE国际计算机与通信会议等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美国俄亥俄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宋英磊立即被马里兰大学东岸分校聘为助理教授。期间他与美国霍华德大学的刘春梅(Chunmei Liu)教授等学者合作下完成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包括:在国际上首先设计出了能够计算一个图中最小独立支配集的算法,在国际上首先证明了弦图和近弦图中最小支配集的不可近似性,在国际上首先证明了弦图中参数化支配集问题的复杂性。这些算法和计算复杂性的结果,丰富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也为实践中设计相关问题的算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2012年12月,他放弃了美国的职位,进入江苏科技大学电信学院,于2015年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人才项目。公开发表英文专著1部,学术论文90余篇,SCI/EI收录72篇。主要研究方向:图像处理、自适应控制、优化算法设计、生物信息等。

  杨晓飞,男,1983年出生,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工作,高级工程师。2016年8月进入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教师,二等奖;TI杯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教师,二等奖;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海洋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指导教师,二等奖;第十六届“瑞华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选拔赛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指导教师,二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三等奖等。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高速信号采集和并行处理、无人系统的控制技术等。
  水声工程专业
  一、专业介绍
  学制:4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专业领域内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水声学原理和电子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水声工程、海洋信息技术领域相关的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工程应用等工作,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物理方法、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振动与声学基础、水声学原理、通信原理、声呐技术、信息论与编码、声学测量、信号检测估计、水下声信道、水下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与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集成电路设计。
  二、专业就业前景
  水声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该专业采取宽口径培养,毕业生就业面向比较宽,可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声学、海洋仪器、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地质、医疗仪器以及电子与通信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声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与通信等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就业面宽广。
  三、名师风采

  王彪,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声工程与声呐技术,现为电信学院水声工程专业负责人、水声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镇江市“十佳教师”,中国声学学会声学教育分会委员、江苏省通信学会水下通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十三五”国防预研、军委科技委创新等国家级国防项目6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获得包括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各类奖励5项。

  张友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复杂海洋环境下的水面及水下目标的感知、检测与识别,水声通信及组网技术,水声阵列信号处理技术,机器学习理论以及储备池计算理论在水声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十余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试验室基金、装备预研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军口863项目及国际科技合作、某基地高分辨声成像等项目共十余项,合计科研经费3000多万;荣获国防技术发明奖一项(2015年),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项(2016、2018年);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2项,技术转让发明专利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第一作者/通信作者SCI论文11篇,第一作者/通信作者EI论文二十余篇,其它合作论文十余篇;当前指导博士研究生1名,协助指导已毕业博士8名;目前指导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3名,多次获哈尔滨工程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
  何呈,男,讲师,硕士生导师。承担了,《水声学原理》、《声呐技术》等多门水声专业课程。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目,申请PCT国际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海军装备部纵向课题1项,主持并结题教育部海洋智能装备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纵向课题1项,主持中电研究所横向课题1项;作为核心负责人,参与总装备部纵向探索课题,并顺利完成结题任务,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1项。
  联系我们:0511-84445331
  学院网址:http://dianxin.just.edu.cn/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